我國引進油橄欖已經(jīng)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20世紀初(有報道稱是1907),法國傳教士和留法學生帶來一些油橄欖樹苗,,在云南蒙自縣草壩,、四川重慶和臺灣省栽培,,但規(guī)模都很小。20世紀40年代,,又曾引進過一批油橄欖樹,,但成活率很低。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我國云南,、重慶,、福建和臺灣等地,均有零星引種,。目前,,在重慶市和云南省蒙自市草壩蠶蜂所,還各保留有一株由法國傳教士和留法學生最先引種到我國的百年老樹,。但因種植的氣候不適宜,,且缺乏必要的技術管理,保留下來的老樹不結果,。
現(xiàn)保留于蒙自草壩蠶蜂所內(nèi)的百年油橄欖古樹
1964年周恩來總理為解決中國人民食用油匱乏的現(xiàn)狀,,親自從阿爾巴尼亞引種了油橄欖樹苗。3月3日,,周恩來總理來到云南,,帶來了2000株油橄欖樹苗交給全國試驗點之一的昆明海口林場,,還親手栽下了一棵象征中國與阿爾巴尼亞友誼的油橄欖樹,,并囑托林場職工“一定要像照顧小孩子一樣,把油橄欖種好,,也要讓云南的山山嶺嶺都綠起來,。”
周總理在??诹謭鲇H自栽下的象征中阿友誼的“總理樹”
至此,,中國油橄欖引種開始進入大規(guī)模時期,云南地區(qū)更是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引種試驗,,極大地推動了云南地區(qū)木本油料作物的栽培,。 如今,當年周恩來總理帶來的油橄欖樹苗,,早已是枝繁葉茂,,成為海口林場的一大名片,。